头有无毛刺或倒钩,针尖、针体的力度,针芯拔出通
4
f畅如否,针芯是否洁净。确定针尖与针尾缺口的对应关系。左手拇指固定穿刺点的上一个腰椎棘突,拇指指尖压于穿刺点旁,右手的拇指和中指、食指持插入针芯的腰穿针,针尖斜面向上,沿左手拇指指尖的下方,以垂直背部方向垂直刺入,进皮稍快,进入棘突间隙后,针头稍向头侧倾斜,缓慢匀速进针,当穿过黄韧带与硬脊膜时有2个突破感,缓慢拔出针芯(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有脑脊液流出,说明穿刺成功。若脑脊液流出速度快,用针芯插入针体减慢滴速,以防诱发脑疝。如脑脊液流出不畅,可让病人作深呼吸,或者由助手轻压患儿一侧颈静脉,或轻轻转动针尾,使针头斜面正对患儿头侧,或将针芯插入后,略调进针的深浅。
新生儿和小婴儿可用6号半普通注射针头或头皮注射针头进行腰穿,可以不做局麻。
7脑脊液压力测量需要测量脑脊液压力的患儿,要先测脑脊液的初压。穿刺成功后,放松对于患儿的约束,使其颈部及下肢缓慢伸直,将测压管与穿刺针相连,测定脑脊液压力,准确读数并记录,亦可计数脑脊液滴数估计压力(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069~196kPa70~200mmH2O,新生儿029~078kPa30~80mmH2O。或20~30滴/mi
)。移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标本。(若初压超过300mmH2O294kPa时则不宜放液,仅取测压管内的脑脊液送细胞计数及蛋白定量即可)。再接上测压管,测定脑脊液的终压。
需要作脑脊液动力学检查,应在测定初压后进行。若脑脊液压力不高,令助手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秒,然后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若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迅速升高1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秒,降至原来的水平,表示蛛网膜下腔通畅;若压迫颈静脉后压力不升高,表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若压迫颈静脉后,压力缓慢上升,放松后又缓慢下降,表示蛛网膜下腔不完全阻塞。颅内压增高者,禁作此检查。
8.收集脑脊液以无菌标本瓶收集脑脊液,每瓶接1~2ml脑脊液,分别做常规、生化、细胞学、免疫学和细菌学等检查。测压管内的脑脊液也可送检。
9脑脊液细菌培养将无菌试管口在酒精灯上火焰消毒后,接流出的脑脊液,再以上法消毒试管口后,盖好无菌塞,立即送检。
10鞘内注药先放出与注药量相等的脑脊液,后缓慢地边推边回抽,用脑
5
f脊液稀释药物,通常在10分钟内注射完毕。进行脑和脊髓的造影时,也用此
等量置换的方法,向蛛网膜下腔注入空气,氧气,造影剂和核素等。
11术毕,插上针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