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美学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有几千年的发展史,其中漫长的一段时间都是封闭而独立的建筑体系。它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文化,另一方面,也在世界上风格独特,引发了无数的好奇心。
在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中,道家思想起到了很大的影响。道家讲究返璞归真,反对过分修饰,讲究虚实相间,辩证思考,讲究崇尚自然、天人合一,这些都深刻地融入了对建筑的审美倾向里。使中国的古代建筑整体呈现出一种不夺人眼球,不鲜艳夸张,而是和谐自然,质朴又精于细节的特点。这一点,尤为鲜明地体现在园林艺术上。
一崇尚质朴
老子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强调应该保持内心的朴实和平静,反对过于夸张繁复的艺术形式,认为其使人内心动摇。
庄子也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天道》。在庄子看来,“大
美”是最全最完整最高境界之美,它的特征就是“朴素”
,
也就是尚未经过人工雕琢修饰的自然美。庄子推崇的大美,是自然而然达于
万物之理,确切的说,就是崇尚朴素,反对造作;要摒弃矫揉造作的风气。
那种人为的艺术,则是对自然之美的破坏。这种审美观对中国后世文化艺术
f的影响极为深远,陶渊明、司空图等等都是受其感染的。从“贵真”到“朴素”,这些思想的形成,导致了中国的艺术心境完全融合了自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也就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尤其是园林艺术中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
一个细节: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植物的基调主要以白、蓝或墨绿色等冷色调为主,还多用常绿之植物,如四季常青的翠竹、苍松等,这些植物的青绿色彩正适合表达清朗明净、闲适的心境和飘渺的意境。栽植树木往往以三株五株群植或丛植,看似随意却是经心的与山石、水体、建筑相配合,古朴而葱郁,用淡雅素洁的色彩来体现“虚无恬淡,乃合天德”的道家美学的最高境界。
二.虚实意境
道家常用辩证的思维模式来考虑问题:有,名天地之始;无,名天地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第一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四十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恒也。(《老子》第二章)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广德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