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公交专用道的通行能力分析
作者:曹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17期
摘要在我国公交专用道已经得到了普及,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为了研究公交专用道的通行能力,本文从公交优先出发,指出制约公交线路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即停靠站的通行能力,从经典模型的仿真与修正两方面对传统模型进行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优化。
关键词公交优先;公交专用道;通行能力
中图分类号:U491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001501
0引言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已成为共识。提高与保障公共交通的优先权可以增加公共交通对客流的吸引力。本文所讨论的公共交通方式主要指城市常规公交,公交优先的措施较多,如设置专用道,降低票价,优化线网等。本文主要研究在空间上的公交优先措施对通行能力的影响,表现为公交专用道的设置1。
1传统停靠站的通行能力
公交停靠站是最基础的公交设施,公交车在此停靠占用的几乎是一条车道,形成时空上的瓶颈,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很大,它已经成为造成交通堵塞的重要因素2。不同的公交停靠站设置对道路交通流和通行能力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以下分析公交停靠站对通行能力的影响。
国内外广泛使用的“Tra
sitCapacitya
dQualityofServiceMa
ual2
dEditio
”指出布设于干道的公交专用车道的公交车通行能力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1)车道沿线关键车站的公交车通行能力;(2)公交专用车道的类型;(3)公交车的运营模式(4)邻侧车道的饱和度VC比,车站位置以及利用公交车道的右转车流量。
计算时,公交专用车道的公交车通行能力等同于沿线关键车站的公交车通行能力,即停靠泊位数、停靠失败率、停靠时间及右转车的调整系数等。关键车站(客运走廊沿线通行能力最低的车站)通行能力越大和道路空间受到其他交通方式干扰越小,专用道通行能力就越大3。停靠站经典通行能力模型主要是HCM模型与TCQSM模型,具体如下:????。
我国对停靠站经验模型的仿真或者修正多是基于统计数据得出的,较少从通行能力的定义出发,缺乏对模型的正确性进行数值机理分析,也不一定能完全概括我公交专用道停靠站的状态,因此需要从影响因素角度出发,对停靠站通行能力做出定量研究。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3结束语
对公交专用道通行能力的计算并不是唯一的,许多研究都是基于大量数据的模拟仿真得出,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形式也多种多样,需要对各种形式下的通行能力进行定量研究,对评价出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