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实践能
力
作者:何静来源:《软件教育现代化》2015年第08期
摘要劳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是素质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对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实践中,有一段时间把学生参加体力劳动当成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方式,只关注它的德育功能和对人的改造作用,忽视了劳动教育所蕴含的丰富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综合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搜索,它与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3年级起开设。它的开设,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对于深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建设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次课程改革中,已有的劳技课程在形态和名称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体现课程综合化趋势、与时俱进的一种改革尝试。“劳动与技术”的名称与以前的“劳动技术”名称相比中间加了一个“与”字,这一方面表明了“劳动”与“技术”二者的联系,另一方面又表明“劳动”与“技术”二者的区别,同时,“劳动与技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又体现了综合的特征,是一种课程内部的“小综合”。这种区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有效实施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优秀传统的劳动教育和日益受到世界各国青睐的技术教育。
1挖掘学习内外环境,营造学生实践氛围,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设环境
分析学生,利用学校周边教育资源特点,营造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多重环境。如插花艺术,是近代逐渐流行并广泛应用各种社会场所的花卉造型创作的艺术形式。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我们始终强调主题研究活动着眼点不在于“研究”,而在于学习和体验,学生在“课题”任务驱动下,要完成查找资料、记录过程、处理信息、撰写结题报告等一系列任务。为了完成任务,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需要互相协作、交流,需要接受如何进行选题、开题、观察记录、调查访谈、结题和展示等知识与技能训练。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而且是一种“研究”性质的学习,既是自主而又是合作状态下的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实践体验,获得直接知识,获得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基本过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