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以北京为例,93号汽油的零售价也从533元升上涨至目前的833元升,涨幅约为56。油价的上涨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不满。针对该问题,我们先在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基础上,对现行机制做出合理性分析,分阶段解释其形成的基本机理。需要利用线性回归模型,Logit模型将影响油价的各个因素对实际油价的权重求出。
f国内外油价对比走势图160140120100806040200国际原油价(美元桶国内汽油价美元桶
1成品油调价相对国际原油价格具有迟滞性
按照现行定价机制国家发改委以20天为一个评价周期评价周期内国际三大原油期货市场价格的日均涨落幅度超过4时就考虑调整国内油价。价格调整与国际4市场变化滞后至少20天。这种油价调节迟滞所带来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调价迟滞难以反映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及消费结构变化。成品油市场价格的形成基础主要应在国内市场而不是国际市场。因此国内目前的成品油定价方式还应进一步完善。应在原油成本定价的基础上引入一些反映国内实际情况的合理的价格调整系数对其进行修订使最终价格在反映国际市场价格水平的同时也反映国内市场的供求关系及消费结构。
2投机现象严重
在我国油价调整迟滞的同时我国的成品油定价模式过于透明根据国际油价的走势国内销售者很容易就可以判断国内油价的基本走势是上调还是下调。在做出价格预期后就能够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囤积和市场操纵从而造成油品资源的紧张增加了成品油市场的不正常供需关系不利于价格稳定并且助长了流通体制中的投机现象。
2005年203月05年20906月年203月06年209月07年203月07年209月08年203月08年209月09年203月09年209月10年203月10年9月
由图知国际油价大幅跌落时,国内油价总体上不仅没跌反而上扬。
f3难以刺激企业自觉提高生产效率
目前的成品油价格调整主要还是参考企业的成本和观察期内国际国内油价的变化决定。企业与政府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难以和企业一样熟知成本信息。其次政府即使通过努力可以获得产品的成本信息但其高昂的搜寻成本也会使政府自动放弃寻求真实信息的想法。企业在成本增加后包括进口原油涨价造成的综合成本上升为了不降低利润必然就会要求提价。政府由于无法准确判断企业成本的真实性往往是企业报多少是多少成本涨多少价格就提多少。因此以企业实际成本为基础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缺乏对企业成本的约束从而不能刺激企业努力降低成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