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会重点论述。第三个原理:概率论中正态分布的性质在考研中的应用这个例子其实用函数图形来说明是最直观明了,但是电脑画不了。学过数学的人就知道,简单的说,假如正态分布函数中最大值点在X90处,那么当X60和X120的时候,所得函数值是一样。
f这个函数在考研复习中同样适用。对于本人而言,考研复习得最佳时间是60天。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综合身边很多人的复习情况,我觉得90天时一个最佳时间,90天复习考360基本上不成问题。90天之后,对大多数人而言,复习时间越多,不代表复习成绩会越高。当然部分人的最大值会在X120天处,这里不做讨论。在中国兵法里也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这个原理本人曾经亲身经历。我高中的时候成绩特别差,高二结束的时候班上成绩倒数的人,高三开始认真读书,结果上本学期成绩直线上升。开学第二个月就已经进入班级前十。到期末最后一次月考的时候,成绩已经非常吓人,但是到高三下学期,成绩一直直线下降,逢考必下,越复习越下降。直到高考的时候考得奇烂无比,堕落到武大。本人的高考成绩在班上排名25名左右。本人高三的最差一次成绩。第四个原理:考研中的蓝海战略、差异化战略、聚焦战略蓝海战略来源于一个美国和一个韩国管理学家的著作,21世纪对战略管理的一个新理论,是理论的核心在于战略管理中如何发现市场的空白,即蓝海,然后在空白市场中实施战略。后面的几个战略来自于在传统战略理论中基于统治地位的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本人认为在考研中是应该联合使用。其实蓝海战略对考研而言,就是你如何去发现复习中的蓝海,发现各科中的蓝海,然后将这个蓝海攻破。很多人可能对选择考什么专业也比较迷茫,蓝海战略在这里的核心就是你必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在未来也有前景的专业,而不是一味跟风经管或者其他。而在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回到上面的问题,对复习中的每一个考点,必须得有区分,然后聚焦攻破。第五个原理:考研中的机会成本、沉默成本、比较优势以上三个原理是微观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机会成本就是我们为了得到一样东西而放弃的成本,比较优势就是为生产某一物品放弃的机会成本较少;沉默成本就是已经发生的成本,无法收回,所谓的覆水难收。在考研中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其实我们首先要面对的基本问题就是我们的考研有什么样的机会成本,这样的付出值不值得。以及我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去准备,最后和别人花三个月的时间就考上相比,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