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随着产业转移和核心城市的扩散效应显现,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区域格局出现了较大变化,本文拟从点、线、网络和域面四个基本空间要素入手,研究京津冀区域的空间结构特征与未来空间整合趋势。
2区域空间格局现状分析
21人口和城镇分布格局
京津冀区域人口分布整体呈现以北京、天津为核心,城镇体系发展中,北京市辖14个市辖区和2个县,天津市辖13个市辖区、3个县,河北省包括11个地级市,172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22个县级市。京津冀都市圈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保定、唐山、秦皇岛、廊坊、沧州、张家口、承德八个地级市及其所属区域,其中,河北省的8个地级市市辖17个县级市,京津冀都市圈是京津冀区域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主体及核心,与珠三角区域和长三角区域并称为我国沿海三大都市圈。
22产业空间分布格局
以城市经济的主要产业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主要指标,衡量京津冀区域经济分布现状。从从业人员的比重看,2008年北京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制造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交通运
1
f河北工业大学2012城市地理学概论结课论文输、仓储及邮电业。2009年,北京市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为91792亿元,其中,金融业,批发与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16036、1525、10665和10625亿元,分别占第三产业总总增加值的175、166、116和116。2008年,天津从业人员比重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制造业、教育、批发和零售业同期,石家庄从业人员比重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制造业,批发与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唐山从业人员比重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制造业,采矿业和教育。京津冀区域中京津和滨海一带外向型产业较为发达,而保定、石家庄、邯郸等城市现代工业较为发达,目前区域内部在各自的主导产业选择和定位方面,已出现分化和错位发展的势头,经济趋于均衡发展,区域的职能分工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异特征。
3区域空间格局的基本特征分析
31以自然条件为基础,人口和城镇分布不均衡
京津冀部分区域属于半干旱和半湿润过渡气候带,分别为沙化严重的坝上高原、石化严重的燕山和太行山区、盐渍危害严重的黑龙港流域,长期以来是穷困地区,城市的发展受制于这一自然条件,因此,城镇数量较少。从城镇布局上看,大中城市集中分布于东部和南部的平原地区,北部地区以山地为主,城市数量少。近年来,作为京津的水源地,河北提高了水源保护标准,对张承地区资源开发和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