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工法
200653182200
摘
要:工业与民用建筑中超长、超厚(厚度)10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国内外一
般采用设置伸缩缝和后浇带,以及水平分层,或垂直分块和跳仓浇注等设计和施工方法。这些方法都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就是增加了施工难度,延长了施工周期,同时对结构的整体性、抗震性、抗渗性都是不利的。关键词: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现场施工
1979年以来,上海市第三建筑发展总公司采用一系列温度计算、测试、养护等“综合温控”施工技术,在宝钢转炉基础一次连续浇注7000M3,在耀华皮尔金顿浮法玻璃有限公司熔窑深基坑底板中一次连续浇注7500M3混凝土均取得成功。这项新技术,又在上海浦东煤气厂、启华大厦、金陵大厦、上钢三厂33M中厚板冷床基础、民生装卸公司八万吨筒仓等基础工程中得到应用,受到良好效果。其中宝钢转炉基础曾获得1979年上海市重大科研成果二等奖,耀华皮尔金顿熔窑深坑、民生装卸公司8万吨筒仓基础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曾获1986年、1993年上海市建工局科技成果一等奖。一、特点(1)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是指大体量混凝土水泥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收缩变形导致的裂缝,而必须予以控制这种裂缝现浇混凝土结构。(2)采用一次整体浇注混凝土的方法和“综合温控”施工技术,有利于提高结构的整体性、抗渗性、同时提高了结构的抗震能力。(3)这种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减少了施工工序之间的交叉,取消了各种施工缝的处理工作,从而简化了施工程序,加快了施工进度。二、适用范围工业与民用建筑中超长、超厚(目前最大厚度达6M)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如连续性基础底板、箱型基础、设备基础等需要裂缝控制的钢筋混凝土工程。三、施工要点1、材料要求(1)水泥:应尽可能采用中低水化热的水泥。如325号、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为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征得设计单位同意,混凝土可采用后期60天或90天强度替代28天设计强度。(2)细骨料:中粗砂,含泥量2。(3)粗骨料:525MM或540MM石子,优先选用540MM石子,减少混凝土收缩。含泥量1,符合筛分曲线要求。骨料中针状和片状15(重量比)。
f(4)外掺剂:在混凝土中可掺加复合型外加剂和粉煤灰,以减少绝对用水量和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和易性与可泵性,延长缓凝时间。2、混凝土配合比采用集料泵送混凝土砂率应在4045之间,在满足可泵性前提性,尽量降低砂率。坍落度再满足泵送的条件下尽量选择小值,以减少收缩变形。3、控制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