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的优良企业较少。目前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仍停留在家族式管理的层面上,法制观念淡薄,过多地考虑自身利益,企业财务管理不够规范,国有商业银行追求“优良客户”与中小企业本身固有弱点的矛盾,加上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风险状况缺乏有效的识别手段,给金融部门对企业资信评级造成了很大难度。为防范信贷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普遍实行了抵押担保制度,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贷款担保体系,加之中小企业规模小,担保能力弱、独立分散、缺乏风险补偿机制和依法操作依据等原因,银行信贷部门心存余悸,影响了信
f贷投入。2工业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低,优良的投资项目少,影响了信贷投放。近年来,县市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增大、渠道日趋拓宽,但因地方工业的自主程度低,产品以加工为主,具有集聚效应和产业带动效应的重大项目少,这些因素本质与信贷资金的趋利性投向不符,与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普遍推行大项目、大企业战略存在不协调。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农户逐步转向科技含量高、资金需求量相对较大的农副产品生产,亟须得到金融机构的信货支持,但目前承担支农信贷支持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由于其资金来源匮乏而心有余力不足,这就使得县市内的贷款具有更大的风险,加之目前又缺少相应的信贷风险补偿办法,进而影响到县市乡经济金融业的发展。三金融制度安排的制约1国有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信贷权限上收,信贷风险责任追究过严,制约县市信贷投入。为减少风险,追求更大利益,国有商业银行提高了对县市支持的层次,仅限于投向经营状况好、产品有市场的少数民营企业,信贷重心也转向城市,新增贷款集中投放到了效益更好、风险更小的重点企业或行业。国有商业银行日趋严格的内控制度建设、“零风险”的管理要求,使得贷前的可行性论证评估时间较长,且信贷手续也趋于繁琐。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在加重对信贷人员贷款风险责任约束的同时,对工作业绩信贷管理人员却缺乏相应的奖励,信贷人员为回避责任而采取保守的信贷策略。银行信贷审批与管理脱节,客观上造成了信贷权责不对等,影响了信贷的投放效果。
f2.融资体制缺陷和银行业务品种单一,使得资产风险集中,影响并制约县市金融发展。目前县市金融机构仍然以传统的存款、贷款、结算为主营业务,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进行债券融资存在政策壁垒,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财政利息补贴基金还在试点探索之中,直接融资难度大。现在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策略上较为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