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单元学科教材
第一课《中学时代》少年有梦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道德与法治学段第一学段年级初一年级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1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课程标准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部分:“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主动锻炼个人心理品质,磨砺意志,形成良好的生活状态。”“自尊自强”部分:“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2)整体感知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升入初中后的第二节课,本课内容《少年有梦》在第一节课《中学序曲》基础上,进一步和学生一起探讨梦想的意义,以“织梦追梦圆梦”为主线,鼓励学生编织梦想、勇于追梦,引导学生探寻梦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激励学生用努力架起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建立起努力就有改变的生活信念。2、学情分析:对于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学生而言,中学时代是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所以他们也将在中学时代去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但是面对中学生活中蕴藏的机遇与挑战,他们要树立什么样的梦想?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如何看待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这些问题需要在本节课中帮助学生澄清。2教学目标含重、难点【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梦想的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体会个人梦想与时代脉搏、中国梦之间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在追梦过程中,形成坚持努力的信念和不服输的品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编织与个人目标相契合的梦想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解析观点的能力。知识目标:知道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掌握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方法,懂得努力就有改变的道理。【教学重点】努力就有改变。
f【教学难点】努力就有改变。【教学方法】案例讨论【教学资源】图片、朱彦臻的故事
3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导入新课分享:我的梦想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分享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教材运用你的经验,进分享侧重点:1你在成长的不同时期有过哪些梦想?这些梦想哪些实现了?哪些还没有实现?2你现在的梦想是什么?3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吗?行“我的梦想”为主题的分享交流,了解学生对梦想的认识,增强本课的教学侧重点展示课前总结的学生的梦想
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梦想,有的容易实现,有的不一定会实现,那我们为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