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O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O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O12012海南卷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2.B解析本题考查儒家的仁政思想。仁政是指统治者施以恩惠,采取有利于取得民心的政治方略,即指仁慈的统治措施。题干中儒家经典强调统治者用礼、义、信来治理民众、
获取民心,故属于仁政,答案为B项。民本是指以民为本,从百姓角度出发,故排除A项;C、D两项不能全面反映题干内涵,排除。
9.O12012山东卷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9.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对各派主张的比较能力。本题要结合材料提供的信息综合考虑。“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不符合道家和墨家,排除B、C两项。“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不符合儒家,排除A项。“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实际上体现了法家主张变法革新的思想。综合上述条件分析,这一学派是指法家,故选D项。
12.O1、O2、P1、P22012浙江卷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12.A解析本题考查古今中外思想的比较。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体现了小生产者希望社会安定、安居乐业的诉求;智者学派的诡辩既满足当时社会追求人自身价值的愿望,又为自己谋得生存之道。故①③均正确。王阳明心学的主旨在于教导人们时刻要内心反省自己,提高自己,而不是朱熹的“格物致知”,其思想更具哲理性的思辨,故排除②。
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宣扬理性和科学,反对迷信和专制,其思想更具理性而非功利,故排除④。
38.O1、O2、P1、P22012浙江卷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和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