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养成好习惯
习惯,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行为的自动化。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习惯的养成是借助于大脑皮层机能的系统性和强制性而实现的,但习惯养成以后,又能不断完善和强化大脑皮层机能的系统性和强制性。一旦“习惯成自然”,不待强制与警觉,也能行所无事地去做,这就是终身受用的习惯了。良好习惯的养成,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标志。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了。”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也曾经说:“习惯能够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高中学生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和适应时期,现在的高中生都是90后,群体特征更加明显,如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人际沟通能力,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团体意识差,班级的凝聚力和合心力的形成过程缓慢等。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突破口,有助于促进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同时,也必将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个大的推进作用。因此,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势在必行。作为一位班主任老师,应该如何整体优化班风班貌?如何让学生养成一系列的良好习惯?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f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多长时间才能形成习惯。习惯的形成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前1~7天左右,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去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第二个阶段是7~21天左右,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地提醒自己改变。第三阶段是21~85天左右,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性的稳定期”。一旦跨入这个阶段,你就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个习惯已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之后,它会自然而然地不停为你效劳。其次,要让学生知道要形成哪些习惯,比如以下几点。品德优秀: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将来作为社会成员的素质与层次,高中生必须要培养优良品德的好习惯。勤奋好学:学习是提高个人素质的唯一途径,唯有学习才能由不知道到知道,由弱到强。关爱他人:现代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需要的是团队精神。一个关爱他人的人同样会受到他人的关爱。承担责任:要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