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1
第一步
综合题答题模板及其应用
精研高考真义探究解题妙法探究目标1原因分析类综合题精选考题
2015课标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35~-2℃。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2
f1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8分2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8分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b的原因。8分点拨1小题解答要求调动和运用以下知识和技能:①多年冻土的概念、结构和组成。②年平均气温的概念,年平均气温与月均温、日均温的关系。③影响气温高低及其变化的因素。④我国1月、7月均温和年均温的分布特征规律。⑤多年冻土形成的原理。该小题实质是对东北地区、青藏高原年均温差异及影响的考查。对第一段文字材料和1小题设问的准确、透彻理解是解题基础。2小题解答要求掌握和运用以下知识和技能:①年平均气温等值线的阅读,分析其特征。②比较甲地和五道梁年平均气温的差异。③理解设问中“更不稳定”的“更”的含义,准确认识路基“不稳定”的原因。3小题解答要求掌握和运用以下知识和技能:①热棒的工作原理读懂第二段文字材料,对热棒工作原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②读懂热棒散热原理图,理解倾斜布置与路基的热传导关系是解题突破口。答案1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3分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