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胰岛素的用法和用量
胰岛素是大分子肽,在消化道内会被蛋白分解酶分解、消化,失去生理学活性;另外胰岛素分子较大,有很强的分子间聚合趋势,形成较大分子量的寡聚体,难以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循环发挥效应。故目前胰岛素口服制剂尚在临床试验阶段。
胰岛素经皮下和静脉注射后,先经毛细血管、静脉系统回心脏,再经动脉系统到肝脏代谢及全身各效应细胞发挥作用,使胰岛素在外周血管滞留较长,不能模仿生理性胰岛素分泌。而体内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分泌后经门脉系统到肝脏代谢,经下腔静脉回心脏,再经动脉系统到全身各效应细胞发挥作用。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一般情况下,胰岛素均应采用皮下注射给药。现在广泛采用特殊的胰岛素注射器(此注射器的刻度为一格一个单位),笔式注射器和胰岛素输注泵。
笔式注射器现有诺和诺德公司出品的诺和笔,礼来公司的优伴,但均得使用为之配套的卡瓶式胰岛素。使用时装入“笔”内,旋转笔帽即可调节注射的胰岛素单位,调节时可发出响声,有利于盲人或视力不佳者;其注射的针均较细,故注射时基本没有疼痛。
(1)补充治疗:当口服降糖药后,空腹血糖仍高(当药物在夜间减弱或有黎明现象时)可采用胰岛素补充治疗。
睡前使用中效胰岛素能减少夜间肝糖原的产生和降低空腹血糖;中效胰岛素最大降糖效果出现在注射后8小时,晚10时注射后,正好抵消在6:009:00之间逐渐增加的胰岛素抵抗(黎明现象);最低的血糖水平常出现在7Am,此时病人已醒,易于监测血糖,也便于进食避免低血糖。
补充治疗的方法:继续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晚10时使用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开始剂量为02ukg,3日后根据血糖调整剂量,每次调整量在24u,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8mmolL。
(2)替代治疗:当外源性胰岛素用量接近生理剂量时,改用替代治疗,替代治疗胰岛素用量估计:
1型糖尿病0708ukgd
2型糖尿病大于10ukgd
三次注射疗法:用于1型糖尿病尚存部分内生胰岛功能或2型糖尿病有条件自我
f监测血糖者。一般从小剂量开始,于三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或在进餐时注射超短效胰岛素。也可在早、中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晚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加小量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三次注射疗法接近生理状态,易于调整胰岛素剂量,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应注意的是:如果晚餐前的中效胰岛素用量小时,空腹血糖控制不好;如用量大时,夜间12时3Am可出现低血糖。一日之内,一般早餐前所用的剂量最多,晚餐前次之,中餐前最少。用35日后可根据餐后2小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