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主题B、人才主题C、悲剧主题D、历史主题2三国演义中“演”的意思是(B)。A、表演B、广、大C、深刻D、表现3下列不属于三国演义中有巨大阐释空间的原因的是(D)。A、时代不同B、作品阅读角度不同C、读者群不同D、版本不同4《三国演义》是大家的一个通俗的叫法。实际上,《三国演义》是对正史《三国志》的演义,所以严格来说应该叫《三国志演义》。(√)282对“正统观念”的解释1《三国演义》中刘备自称是汉景帝的什么人?(C)A、儿子B、孙子C、玄孙D、皇叔2以下哪个人物没有称帝?(B)A、孙权B、曹操C、曹丕D、刘备3《三国演义》中贯穿着拥刘贬曹的思想倾向。(√)283“正统观念”与作者政治理想的关系1罗贯中在三国的蜀汉集团中寄托了他什么样的理想?(D)A、人人平等B、天下大同C、复归自然D、明君仁政2写《三国志》的陈寿是哪个朝代的人?(B)A、三国时期B、西晋C、东晋D、南北朝3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哪个国家是正统?(A)A、魏B、蜀C、吴D、晋4《蜀书》中刘阿斗被写进本纪中。(×)284人物形象与作者政治理想的关系1刘备“携民渡江”中,他一开始驻扎在(C)。A、宣城B、襄城C、樊城D、考城2《三国演义》中从哪个战役以后开始由军阀混战走向三足鼎立的?(B)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夷陵之战D、淝水之战3桃园三结义中不包括(A)。A、赵云B、刘备C、关羽D、张飞4刘备“携民渡江”是一种作秀行为,表现了他的虚伪。(×)
16
f285君臣关系与作者政治理想的关系【判断题】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出自《三国演义》。(×)1“白帝城托孤”发生在什么事情以后?(A)A、伐东吴失败B、七擒孟获C、空城计D、斩马谡2作者把刘备和曹操对比最终是为了表现作者自身的(D)。A、生活追求B、写作技巧C、个人喜好D、政治理想3长坂坡大败后谁去救了阿斗?(C)A、关羽B、张飞C、赵云D、马谡4“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可以算是曹操的人生哲学之一。(√)
29说曹操
通过本章学习,你需要掌握和了解以下问题:1、从史学的角度和文学的角度来分别思考曹操形象的相似与区别。2、对于曹操“雄才大略与奸诈残忍的统一”这一性格特征进行举例论述。291历史形象与文学形象毛宗岗“三绝”“三奇”论:第一名相诸葛亮,第一名将关羽,第一奸雄曹操。1曹操的父亲原来的姓氏是(B)。A、刘B、夏侯C、杨D、李2毛宗岗认为《三国演义》中的“三绝”不包括(C)。A、曹操B、关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