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用的CCD。天文学家在20世纪的90年代把CCD用到天文,作为辐射接收器,跟计算机联网,连在一起。有了这个工具之后,因为移动天体怎么发现的呢?过去是照张底片,然后呢,把它搁在一边,你再照张底片。如果新的这张底片中有小天体,这小天体呢,因为它在火星之外,木星之内,它在天上有运动。你长时间曝光,你曝光二十分钟,你是跟踪了恒星,你可是没跟踪那个小行星,那个小行星在底片中就变成一个小长块。然后把这个新照的底片跟旧的底片在实验室里对比,一个底片中没有这个小长块,一个底片中出了这么一个小痕迹,发现了这个新的小行星,这就是这么发现的。而有了CCD之后,这些工作都不用人做了,全是计算机给做。计算机给你对比,你人要对比一张底片,可以用三小时才能对完,计算机一秒钟就把这问题给你解决了。这个有了新的仪器之后,就事半功倍了。到了2000年年底,这数字一下就变成24万,可不是天上的小天体多了,而是你工具改进了,这就是工具的改进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看这个图,左边这个图是在火星之外木星之内,叫做小行星带。40多万个密密麻麻在这儿,由于它们体积小,最大的一个不超过一千公里,小的只有一米两米,可能还有更小的。这些小石头因为体积太小了,它们几乎没有一个是圆形的,都是一个不规则的像太湖石的样子,这就是小行星普遍的形态。现在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小行星都在火星之外,它怎么会近地了呢?火星之外还隔着一大截,火星离我们并不近,如果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1,火星到太阳的距离平均距离是1。5,木星到太阳的距离是5。2,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光线要走8分19秒,那么火星到太阳的距离就是要走将近13分钟,而木星到太阳的距离要走四十一二分钟。所以火星到木星中间有个相当大的一个空间,它们都在那儿,怎么会跑到地球这儿来?怎么来的?而确确实实曾经有过来的小行星,像使恐龙灭绝的小行星。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跑到地球而且撞上地球,天文学家就把这样的小天体,这样的小行星叫做近地小行星。它们怎么近地的?原来它们是在火星之外,木星之内一个圆轨道。当这样的一个小行星如果它在轨道运行中走到了木星附近,被木星强大引力所扰动,这个在天文学里有个专有名词,叫做摄动。这个结果就改变了这个小天体的轨道。改变了轨道之后,这个小天体有两种命运。一种命运,这个小行星甩出内太阳系,甩出这一环,跑到土星那边去了,给甩出去了。另外一个可能,给甩进来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