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从社会功能看,语言是一种交际和思维工具;从内部结构看,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2.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3.学前全语言教育发展的是学前儿童听、说、读、前书写以及外语等全面的语言能力。4.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5.1岁半以后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此时儿童能说出词的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6.幼儿阅读内容主要是画报。7.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8.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9.自然观察法是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观察,适用于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研究。10.双语学习是指的是同一个人同时学习和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21、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话语,也是一种书面的符号。22、婴儿在发音上表现出来的特殊策略常常有省略音替代音重叠音。二、判断题×1、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具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不能任意联系。×2、集合哨声、进军号角等有约定的意义,所以也是语音。×3、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是被动接收知识和能力的,听到什么才有可能说出什么。×4、儿童一般在3岁以后词汇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这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5、学前儿童获得词义的过程比获得语音、语法的过程缓慢。√6、学前期是儿童语音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普通话发音的最好时期。×7、婴儿说多词句时,不流畅、重复是不正常的口吃现象成人应及时纠以免影响以后的语言学习。√8、看到月亮是圆的,就把圆形图案、圆的东西也叫月亮。这是儿童理解词义的泛化现象。√9、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10、扩编要求幼儿仿照某一篇作品的框架或某一个段落,编出自己的文学作品或段落,√11早期阅读活动主要是为学前儿童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包括早期识字经验和早期书写经验。×12在谈话活动中,教师不能忘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要直接对孩子的语言进行指导。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