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谈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青少年是家庭的未来,国家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关系上亿家庭的幸福,关系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关系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祖国的振兴。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它包涵了三个基本要素:⑴躯体健康;⑵心理健康;⑶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标准,全面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法分割。这是健康概念的精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在健康中心理健康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国家教委抽样调查表明,全国有202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患1,25的大学生需要精神卫生服务,10有明显的心理障碍症状,急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2。心理障碍已成为当今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最大威胁。樊富氓等3对北京23所高校的6000名在校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f结果显示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全国大学生,但仍有1651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章明明4针对1143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有严重心理问题急需心理援助者占323,有某方面心理问题需给予心理辅导但可缓进行的占1298;其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最大的是交友障碍,其次是不良的家庭关系。
国内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10~275,高中生较初中生心理问题高发,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强迫、抑郁、焦虑等症状。面对高考的压力和家长过高的期望以及社会的多元化价值取向等诸多挑战,使涉世未深的高中学生经常体验强烈的内心冲突和压力,高中学生作为一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关注6。有心理问题的高三学生已影响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且形成一个社会问题。由于学习压力太大,“考试焦虑症”不断出现,造成高三学生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注意力涣散及思维迟缓等。在人际关系问题上与老师、同学、家长关系紧张,高三学生有压抑感、孤独感、被抛弃感和愤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