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简练而完整的话来概括这些典故!3、老师再做总结。本词中共用了五个典故,它们分别是:明确:○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2寄奴曾住(刘裕)(刘裕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刘义隆北伐,因草率而败北)○4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拔焘)(拓拔焘击败宋文帝)○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廉颇虽老仍不忘国)分析典故作用,得出作者的观点立场及文章主旨。在对辛弃疾这个人进行评价的时候,都说辛弃疾的作品典故用的特多,影响了我们的阅读与理解,其实啊,他把历史故事放在自己的作品中,是要借以表现自己的愿望或感情的。在这首词中他用了这么多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与立场呢?典故一: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此句是怀念孙权的。1、孙权做了什么事值得作者怀念他2、“舞榭歌台”指什么?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是何种句式??4、表现什么情感与立场?
生:因为孙权以一个帝王的身份打败了来自北方侵略他的曹操,确保国土不受侵犯。
“舞榭歌台”体现的是东吴歌舞生平的气象。又从“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句可见作者认
为如今已没有孙权这样能保证让国家太平的国君了。表达了对孙权的赞叹,表现他想抗
金,收复中原的愿望。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满,
(板书:赞叹惋惜。抗金,收复中原。)典故二:刘裕。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句是怀念刘裕的,这个典故所表现的作者的感情与上一个是否一样?
2
f1、刘裕有何表现?2、试比较刘裕与南宋皇上的不同表现!3、作者对刘裕的感情如何?4、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作为一个帝王,刘裕为了恢复中原,率兵北伐,气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同样是一国之君,可我们的南宋皇帝呢?偏安江南,苟且偷生。表达了作者对刘裕的赞叹和对统治者的惋惜。体现了他主张北伐的观点。
(赞叹与惋惜。抗金北伐。)典故三:刘义隆“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1、刘义隆是个怎样的人?2、北伐结果如何?3、作者对刘义隆北伐持何态度?4、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刘义隆好大喜功,草草北伐,赢得仓皇北顾。作者主张打有准备的仗,反对草率北伐。他借古讽今,其实在劝说宰相不要草率出兵。
(板书:批草率出兵批评)。典故四:佛狸祠下六句“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