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机制与业绩评价有如下关系业绩评价是激励机制的前提是执行报酬契约的依据公正的业绩评价是报酬契约发挥激励功能的基础同时有效的激励机制会促使激励客体的业绩提高形成良性循环。需要交待的是业绩评价系统分为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标、评价指标、评价标准与评价报告六个要素本文选择业绩评价主体、客体、指标作为下文的主要阐述分析对象。选择业绩评价主、客体是因为这两个要素是业绩评价的前提只有在明白“谁评价”和“评价谁”的基础上来研究问题才有意义选择业绩评价指标是因为它是评价内容的客观载体是评价内容的外在表现在业绩评价系统运作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业绩评价指标还是评价方法的具体表达评价思路通过业绩评价指标设置得以贯彻实施陆庆平刘志辉2003。评价主体就是通过不同的业绩评价指标来影响评价客体的利益导向或者降低风险的。总之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架构激励机制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而业绩评价则是激励机制的前提与基础。三者紧密相连倘若公司治理结构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激励机制未能对代理人的行为产生驱动和约束力量业绩评价工作将会失去意义。因此激励机制和业绩评价只有在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框架内才能成为实现企业价值的重要手段而公司治理只有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恰当的业绩评价的具体操作下才能形成富有效率的制衡机制。
二、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下的激励机制与业绩评价正因为激励机制、业绩评价与公司治理有如此密切的联系在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下激励机制与业绩评价都受其牵动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公司治理模式的演变主要体现在治理主体的演变上其内涵变化也决定了激励机制主体与业绩评价主体的变化并带来了其主要内容的转变。一“股东至上”模式下的激励机制与业绩评价“股东至上”模式的公司治理遵循的是“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认为物质资本的提供者股东完全拥有企业所有权企业所有权在委托代理关系中指的是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是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而产生的剩余索取权是指对企业收入扣除固定的合同支付的余额的要求权剩余控制权是指合同中没有特别规定的活动的决策权。“股东至上”这种观点在工业经济时代是比较合适的杜胜利2003因为在工业经济时代股东提供的物质
f资本具有相对稀缺性和专用性而人力资本对企业财富的创造、经济的发展及社会贡献的作用不太明显专用性也相对较弱。这就使得物质资本所有者在企业的权利博弈中处于有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