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小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渗透国学经典教育的研究
摘要:一个民族的文化经典负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国学经典,不仅浓缩着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且蕴含着我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质,是我泱泱华夏智慧的结晶,更是指导我们如何做人的典范。每一个优秀的中华儿女都能从中感悟到宽厚包容、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仁爱、诚信、勤俭、朴实、互助互爱的优良传统并为之自豪。所以,让广大青少年感悟先哲智慧,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万世一系、薪火相传的历史使命,在中小学进行中华经典的熏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责任,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本课题拟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角度浅谈渗透国学经典教育的时代意义,并在研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郑州市J小学精神文化建设中融入经典教育的具体实践及特点,积极发现其中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思路及策略,以期丰富校园精神建设的理论并在具体实践中有所借鉴。关键词:传统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道德观;可持续发展;民族精神;人格修养;阅读兴趣;熏陶;创新能力绪论一、问题的提出文化经典是族群分辨和文化认同的象征。更为重要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价值观主要存在于这些文化经典中,文化经典作为载体,让人文理想、道德信念、伦常意识为代表的民族精神得以一脉相承。岁月让光阴驶离过去,但人类的精神却能穿越历史,代代相传;研读国学经典就是接续民族传统、培养文化自觉,进而领会民族优秀的道德观和价值意识的有效途径。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读过《论语》、《孟子》、《大学》,他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的人生情怀、“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意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操守和“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生命智慧等等就一无所知,“中华文化”对他来说就仅仅是一个概念,他也无法透彻体会“中华文化”的意蕴。反之,一个人,如果在幼年时代就受到了国学经典著作的浸润和启迪,经典中的文化意蕴走入人心,经典中蕴含的人文理想、道德信念、伦常意识成为这一棵生命之树的养分,他的思维就会借助经典的魅力而灵动复活起来,显示出强大持久的生命力。所以,对于处在人生成长关键期的青少年来说,经典学习不仅是可以激起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崇敬感,使得他们能够汲取深厚的思想营养,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得到良好的培育,同时,阅读文化经典能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得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