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解释金属灰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的原因。(2)由于波义尔称量方法上的原因,他错过了发现质量恒定的机会。请你改进他的称量方法,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1.如图所示,反应前天平平衡,取下此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将其倾斜,使稀盐酸与大理石接触,待充分反应后,气球膨胀,再将装置放回天平左盘,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这一现象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
习题精选(习题精选(二)1.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密封(内含空气)加热,在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的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2.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的是()
用心爱心专心
119号编辑
2
f3.图是铜粉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时,参与反应的铜粉的质量和产物氧化铜的质量的关系图形。氧化铜中,铜和氧的质量比值约为()
A.8
B.4
C.2
D.1)
4.ag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得到bg白色固体,此时参加反应的氧气为(A.(ab)gB.(ab)gC.(ba)gD.无法判断
5.在A2B→C2D的反应中,98gA和8gB完全反应生成142gC,同时得到______g。6.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A.①③④⑤⑥B.①③④⑥C.①④⑥D.①③⑤7.化学家舍勒和普利斯特里早在18世纪就先后独立地发现了氧气,但由于受“燃素理论”的影响(即认为一切可以燃烧的物质都是由灰和“燃素”组成的,物质燃烧后剩下的是灰,而燃素本身变成了光和热,散逸到空中去了),使他们放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根据“燃素理论”推知,燃烧后物质的质量应减轻,但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研究磷以及一些金属燃料时,做了大量定量实验,实验结果都与“燃素理论”相违背。他大胆质疑,尊重实验事实,进行深入研究,克服重重阻力,击破了“燃素理论”,真正发现了氧气。请回答:(1)拉瓦锡之所以成为氧气的真正发现者,应该归功于拉瓦锡具有_______的科学精神。(2)拉瓦锡推翻“燃素理论”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__。(3)用学过的理论解释磷燃烧时质量的变化情况______________。(4)写出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化学反应式______________。(5)实验室可用________法来收集氧气。
用心爱心专心119号编辑3
f(6)(4)5)用(中的方法制备和收集氧气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是(填编号)_______________。a.试管b.漏斗c.酒精灯d.导管e.胶头滴管f.集气瓶g.量筒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