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
1.而,ér(1)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①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钳,除了蛇和鳝鱼的洞穴就没有地方寄居托身,是因为心思浮躁啊。②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君子广泛的学习,而且天天对照检查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③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接着”或不翻译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把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击打它,把它打破了。④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⑤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各位如果有这个意愿,看我的马头行事就可以了。⑥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病梅馆记》)阻碍它的生机,来谋求高价,因而江浙一带的梅都成了病态的。⑦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促织》)看到成名养的那只蟋蟀,就捂着嘴吃吃地笑了起来。(2)代词。表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相当于“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你父亲回来,自然会跟你再算帐的!(3)动词,如,如同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察今》)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卒惊呼的声音如同大房子倒塌一样。(4)复音虚词①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懂得道理有早有晚,技艺和学问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罢了。②而后,相当于“才”,“方才”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柳敬亭传》)要像优孟那样摇着头唱歌,才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③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
1
f现在把钟磬之类的东西放在水中,即使再大的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音,何况是石头呢?
2.乎,hū(1)语气助词①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