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毁
212
f房559间,威胁525户2155人(1763间住宅)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几年来,各级人民政府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市、县(区)二级地质灾害防治领导机构已全面成立,落实相关职责,建立并实施了年度防治方案、灾情速报、汛期险情巡查、汛期值班等地质灾害防治与管理制度;在市、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基础上,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筹集资金,对已存在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采取“异地搬迁避让”与“工程治理”相结合,有步骤地落实市、县(区)二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市、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在制定同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基础上,把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同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发现险情,及时组织危险区群众进行安全转移,群众防治自救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全市共设立了46处自动雨量监测点,配合“群测群防”网络有效运行,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地质灾害的预报预警工作有了长足的进展。全市境内先后共发生地质灾害602起,至目前已开展地质灾害治理项目8个,投入资金212万元;进行灾点异地搬迁157处,投入资金9575万元,受益人数6929人。目前除了已彻底治理(或搬迁)和基本处于稳定状态的地质灾害点外,全市尚有384处主要地质灾害点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受威胁人口近15000人,受威胁财产近7000万元,并且每年都有新的地质灾害点发生,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二)地质灾害发育特征1、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地质灾害主要为山地地质灾害,较为集中分布在仙游县的书峰、象溪、大济、游洋、石苍、社硎、西苑,涵江区的庄边、大洋、芦,城厢区的常太、华亭、凤办西北部和龙办西北部山区等共计1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地质灾害的分布大致以324国道为界,西北和东南分布差异明显,324国道西北侧,地形地貌主要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地质灾害的分布密度差异明显,地质灾害的分布密度占总数的96略多。324国道东南侧,地形地貌以平原、台地为主,地质灾害分布极少(仅22处),占
312
f总数不足4。地质灾害呈明显的西北多东南少的区域性特点。2、地质灾害的时间分布。地质灾害的高发时段与降雨强度密切相关,强降雨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启动源。5~9月份,受强降雨的影响,易诱发地质灾害并表现出显著的群发性特点。3、地质灾害的类型特征。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不稳定高陡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