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最终使园区整体走向衰败。
二资源依赖瓶颈对优势资源的过度依赖降低了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创意产业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形成对手难以摹仿的独特的竞争优势因此特通常会以区域内的专有优势资源为依托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建立这些资源的独特能力如依托同济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智力资源形成的设计类创意园区依托苏州河、M50、田子坊等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形成的艺术类园区等等。但是园区内资源高度集中于一个产业或单一产品可能形成结构单一的组织形态从而降低集聚区对市场变化和外界冲击的适应能力。正如马歇尔所指出“主要依靠一种工业的区域如果对这种工业生产品的需要减少或是它所用的原料供应减少则它就易于遭到极度的萧条”4。
以同济大学周围赤峰路创意产业集聚为例。该区域的形成主要由于设计类企业为利用同济在大学的智力资源和品牌优势而产生的自主集聚行为。随着园区内创意企业的数量扩张和规模扩大部分成长起来的大型设计企业对同济大学大型研究院的业务分包及专家技术人员等智力资源的依赖逐步降低对于区域内的配套生产能力、区域品牌形象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寻求更能体现企业品牌价值和商务形象的区域部分大企业开始迁往陆家嘴、衡山路等区域制约了赤峰路创意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构优化瓶颈结构趋同导致部分园区效益不佳
根据上海社科院的数据显示上海创意产业园区从初期的35家发展到现在的130家左右5。而且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热”的日渐升温各区县正在规划或推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项目日趋增多。由于缺乏全市统一的规划和协调各区县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中盲目争资金、争项目、争人才的情况时有发生结构趋同、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矛盾开始凸显。据媒体报道上海的75个创意产业聚集区未能摆脱高空置率等问题处境日渐艰难的尤其是艺术类创意园区M50、红坊以及田子坊内的许多画廊处于交易量骤减、资金回笼困难等经营状况6。
四效率提升瓶颈相关服务机构短缺导致部分园区运行效率低下
一是园区内缺乏有效的管理机构创意园区的入驻门槛形同虚设且缺乏必要的退出机制。入驻门槛形成虚设导致大量非创意类企业的开始进入园区并迅速推高租金价格最终迫使部分创意企业外迁。比如M50建成之初的租金为12元平方米2008年已涨至253元平方米7成本的持续上升致使大量创意企业外迁留在园区内的企业也开始通过转租等方式谋求更多的获利机会二是园区内中介组织发展普遍滞后已有的中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