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工
作报
告
依安县第四小学2008年10月18日
f《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工
作
报
告
2006年12月我校申报了黑龙江省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得到立项批复,自课题立项至今,在省市及学校领导的重视、支持与指导下,课题研究小组全体成员按照课题方案稳步推进课题研究进程扎扎实实地开展具体的探索与实践,现就此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一、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及初步成果。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及初步成果。及初步成果本课题研究完成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2006年3月2007年1月)学习阶段。完成了学习研究多媒体、网络技术和相关理论。在中国现代教育教育网申请了空间。课题组成员明确了分工。第二阶段:(2007年2月2007年9月)准备阶段。确立了实施方案,完成了校园网的硬件建设,确定设计CAI课件类别,并充实了网页中的科研相关内容。第三阶段:(2007年10月2008年12月)研究实施阶段。全面展开研究,撰写论文,实践多媒体网络课型。现课题研究正进入研究实施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我们按照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等要求,推进课题研究进程,基本上完成了课题研究的计划要求。主要完成的研究目标和成果
1
f有:1、开展对比性课程教学实验,研究传统课程教学和信息技开展对比性课程教学实验,术整合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信息,术整合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信息,合理高效运用信息,提高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信息,提高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我们按照课题计划与研究目标通过实验法、行动法、分析法并结合具体课例分别对传统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得出了如下结果:传统课程教学注重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形成知识结构与体系。传统课程教学是以“传递接受”为特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能充分驾驭课堂,有助于学生思维的集中。提倡班级授课制,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的情感交流,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意志品质、情态目标的培养,等等。传统课程教学不足为:传统课程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在培养目标上,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按一个模式培养学生,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