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文科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
张伟伟(沧州师范学院数学系,河北沧州061001)
摘要本文分析了文科生对高等数学课缺乏兴趣的原因,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文科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做了初步的探讨。关键词高等数学;文科生;学习兴趣
高等数学作为理、工科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内容和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中。甚至在文学中,也经常用到数学模型和矩阵理论来分析作家的艺术特色,探求作品的语言特点等。而数学思想在各个学科的体现也是随处可见的。但是,在大学生眼中尤其是在大部分文科生眼中,高等数学却是一门既枯燥乏味又抽象的难以掌握的学科。如何才能把枯燥、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多彩、浅而易懂呢?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促使他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样学生能主动地提出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师生互动,这样教学效果自然就提高了。而无兴趣的学习,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种负担。许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现文科生对高等数学缺乏兴趣甚至讨厌这门课程,为此,本文探求了文科生对高等数学缺乏兴趣的真正原因,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教改方案。一、原因分析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经历、课堂上对学生的观察、课下与其他教师及学生的交流归纳了文科生对高等数学缺乏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等数学这门课在许多高校是针对大一新生而开设的,这些刚刚迈入大学的学生,习惯了中学时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习惯了死板的题海战术训练而不主动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高等数学信息量大,课时相对较少,这就要求学生花大量的课余时间来自学,而这种自学能力恰恰是他们缺少的。2、高等数学这门课程有其自身显著的特点那就是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广泛的应用性。这些特点对学生的数学基础、抽象思维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客观上讲文科生数学功底较差、擅长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对于抽象的逻辑推理往往是望而却步。3、高等数学课上经常有学生问“老师,我们学的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呀?”高等数学课的教学内容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教材上的内容都是概念、定理、推论、例题而关于数学应用方面的问题几乎没有提到,所以内容显得单调而枯燥乏味。4、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与同学或教师的交流越来越少,以笔者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来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