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一、问题提出:
(一)课堂有效教学内涵的界定
所谓“课堂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课堂有效教学”有三个基本要素:
1、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
2、有效率:教学效率应是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比值。
教学投入是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的投入。
教学产出是指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学生知识、技能的增长,身心素质的进步、成熟,个性的成长,创造力的培养以及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等方面。
实践中有效教学也可表述成是教学所得与教学所耗的比值。
3、有效益:是指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及吻合的程度。
即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教学时间以及人力、物力。这里所说的效果不只是指显形的考试成绩,还包括隐性的学生内在能力和素质提高的程度。
f教学效率与效果成正比,与时间、人力、物力成反比,我们追求的就是用最少的时间和资源(人力、教具、资料等)的投入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是学了没有结果,即使教师教得再苦再累,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累,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二)理论依据
1、根据教育的目标:“教育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要求。未来的社会竞争激烈、效率高、快节奏,我们必须培养出讲求效率的、会学习的现代人,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2、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尤其是脑科学的规律进行有效教学,找准教学的最佳期,不能拔苗助长,只能因势利导。
3、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学生都有其长处,并且每个学生智力发展阶段也是不同的,实现分层教学。
(三)研究的必要性
1、改变社会现状的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空前高涨,书店里铺天盖地的教辅用书,收款台前家长和学生排成长龙;大街小巷各种社会力量办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学生弱小的肩膀上扛着重重的书包,戴着厚厚的眼镜,在学校、社会学校和家之间奔波着,过着三点一线的日子;回家之后还要完成家长给布置的大堆作业……他们失去了童年,失去了快乐,甚至失去了更多无法想象和预料的东西。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家长干得很艰苦,即通常所说的少、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