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处组成的院级组织以及由系部主任、教办、教研室组成的二级组织,在发挥分级教学评价、调节、管理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教学质量责任制,逐级负责,制定目标计划,并最终向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院长负责。反馈组织系统包括学院督导领导小组、教学督导处、二级督导组、学生信息员等,从管理、教学、运行、学习等不同的角度对全院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反馈和评价。其中督导处应具有督教、督学、督管等三方面职能,并要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分布于各专业各班级的优势,充分延伸教学反馈工作的触角,收集准确信息。
三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内部评价体系的长效机制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内部评价体系系统庞大,内容繁杂,所以需要建立一套相互结合、上下贯通、行之有效、相对稳定的长效机制来保证其发挥作用。
1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内部评价运行角度上分为“纵向”和“横向”运行机制。纵向运行机制主要以教学质量评价组织的层次、职责、权限为内容。它由院、系部、教研室三级评价主体组成,以系部评价为主,逐级负责,分工协作。院级教学督导监控的工作重点放在课程和教学环节上,并对全院整体教学运行状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如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检查。系部教学质量督导评价的重点放在教学的具体环节上,而教研室督导评价的重点放在教学执行情况的检查上。横向运行机制主要从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层面、不同性质的要求的角度进行。在开始阶段,针对教学资源、环境、生源质量、师资状况、专业方向、课程内容等进行判断性的评价,以便了解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在进
f行阶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教师的课堂授课质量、学生学习质量、教师教学能力、师生关系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控制教学过程;在结束阶段,对学院教学质量、系部教学质量、师生教与学的质量、教学管理水平等进行系统的终结性评价并进行反馈。
2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内部评价手段方面可以分为“管理的机制”和“激励的机制”。管理机制包括对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管理机制。一方面,对教师实施教学质量评价,并对评价不通过的教师在“利益”上采取“一票否决”的措施。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实施教学信息实时反馈制度,即教学信息员对任课教师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实时记录,定期汇总上报,由教务处进行备案、调查。在学期末,开展学生网上评教,同时对“试卷、教师教学手册、教研室工作手册、实习实训手册报告、毕业论文”等进行常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