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山东日照一模公元前7-3世纪的古希腊和中国,都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涌现出梭伦和商鞅等大批的改革家,面对不同的社会危机,他们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对各自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恩格斯在评价梭伦改革时说:“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贵族制度遭到了失败。”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材料二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1梭伦改革措施中的哪些内容体现了材料一中恩格斯的评价?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对东西方文明的经济模式和政治体制的形成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解析:第1问提取材料“私有财产”“有产阶级”等有效信息,迁移梭伦改革相关知识解读恩格斯的评价。第2问从材料二中关键词“废井田”“耕战之赏”“务本”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商鞅变法在经济领域的内容。第3问,两次改革基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国情特点,对社会发展所形成的影响也大相径庭。应当从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领域三方面分析。答案:1内容:按照财产多寡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资格决定公民享有的权利。2措施: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重农抑商。3影响:商鞅变法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梭伦改革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使雅典走上民主政治的轨道。2.2015兰州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忠臣孝子有过,必以其数断。守法守职之吏有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摘自《商君书赏刑》
1
f材料二故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生,则重者无从至矣,此谓“治之于其治”也。行刑,重其重者,轻其轻者,轻者不止,则重者无从止矣,此谓“治之于其乱”也。故重轻,则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则刑至而事生,国削。摘自《商君书说民》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的法治思想,并以此说明商鞅实行法治的意图。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法治思想的看法。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