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伤逝〉等现代作品所持的不同悲剧观。莫言,苏童作品中的“通感”修辞。简论一部当代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99年留学生做)魔幻现实主义对新时期小说创作创作的影响(96年名词解释考了“魔幻现实主义”)就余华的〈活着〉谈当代小说悲剧观变化。
f就张承志的创作谈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和存在意义。当代部分对小说的考察主要是全景式小说史分析,象506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的走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的发展脉络,6070年代长篇小说的创作变化,新时期(80年代至今)的长篇小说的形式变革和历史小说的创作(莫言,刘震云,刘恒,李锐的创作实际上主要还是长篇小说)。这些题综合起来就是考察“当代小说史”。可见,历年试题对考生的文学史观的考察是重点。流派方面,17年文学和文革文学主要考察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新时期侧重“现代派”,“新写实主义”和“先锋派”。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几个具有转折性的小说潮流如“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以及以后的“知青小说”,在大的综合题里都没出现过(属于知青作家的张承志,涉及的也只是他的小说的浪漫化倾向)。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大题的出现都是以某个代表性的作家为切入点,探讨的都是规律性的变化(如走向,脉络,变革等),或者流派内部的差异(如陕西作家群陕西作家群的整体差异)。还有以某一文学概念为切入点,谈具体作家的创作(如在表现人的悲剧性上,“新写实主义”作品和鲁迅作品的不同悲剧观,莫言和苏童作品修辞的“通感”,“魔幻现实主义与小说创作)。关键词:农村题材,悲剧观(考了2次),历史观,小说流派,差异,对比,变化诗歌史部分在历年试题中的体现以现代诗歌居多,当代的仅在96年考察对海子〈亚洲铜〉的解读。现代诗歌涉及如下方面:1,闻一多的诗歌创作和艺术追求。2,五四以来新诗与外国诗歌的关系,并谈影响。(以20年代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或40年代“九叶诗派”诗人的创作为例。)(97年留学生做)3,以郭沫若、卞之琳、穆旦的诗歌为例,分析当代诗歌抒情方式的历史演变。4,30年代现代派诗人的抒情特色。5,以新感觉派小说和现代诗派为例,论述30年代新文学创作中的“都市”。6,以20年代新月派,30年代林庚的诗歌或者40年代冯至的诗歌为例,任选2家谈中国新诗格律化的得失。7,卞之琳诗歌艺术探索的得与失。8,试分析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对诗歌的考察主要涉及了代表诗人的艺术特色(如卞之琳的探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