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来,棉纺织行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十一五”期间的棉纺织行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政府和行业的共同努力下,行业的发展呈波浪式前进,在度过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后,全行业生产、投资、效益向好。第一节棉纺织行业“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就一、需求拉动下的产业经济发展良好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拉动下,产量稳定增长。2010年纱产量2717万吨,布产量为800亿米,比“十五”末分别增长8738及7021。企业户数快速增长,各项经济指标大幅提高。2010年,棉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为12238户,占全国纺织业的22;棉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及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纺织业27左右;以两纱两布为主的出口交货值占到11;按工业总产值计算的规模以上企业劳动生产率,由2005年的20万元人提高到2010年的42万元人,说明行业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升,科技成果应用效果显著。二、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一)为“三农”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有效地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纺织用棉为棉农增收3、推进了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二)促进了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f1、拉动了化学短纤及其他纤维的生产2、有力地支撑了下游产业的发展3、推动了民族纺机装备的发展三、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一)进出口贸易价值链得到提升(二)进出口贸易结构日趋合理(三)棉制纺织产品市场得到改善,出口市场更加多元化四、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一)现代棉纺织生产技术得到推广应用1、应用技术装备的水平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棉纺织企业加大应用先进装备,较大限度地挖掘了设备的潜力,实现纺纱织布的高速高产,保证产品高质量,促进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新的棉纺加工方法得到推广“十一五”期间我国新型棉纺织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紧密纺纱技术、喷气、涡流纺及转杯纺技术的应用,为下游工序加工出了风格各异的纱线新品种,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也给企业带来较好的效益。3、两化融合技术促进企业建立快速反应机制4、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1、新产品种类逐步增多
f“十一五”期间棉纺织行业开发的创新产品越来越多,使产品更加精细化、功能化,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提高。2、产品质量得到提高随着先进技术装备占比的提高,产品质量逐步提高。2010年,到关键设备的技术改造使“三无一精”产品比重有了较大提高。据乌斯特公报显示,2007公报亚太试样已比2001公报多20个百分点,且越来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