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经济管理》2002年3期)r
客观地说,以上几位学者对后现代企业的定义虽各有优点,然而还未能较为全面地概括出后现代企业的内涵。其中,张曙光教授对后现代企业的定义是从产权角度出发的,这种界定最为贴近后现代企业的本质。东方赢虽然试图从组织结构的角度对后现代企业的进行界定,但却没有很好很深地把握后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本质,而且有以偏盖全之嫌。郑江淮、安同良对后现代企业的界定建立在企业理论发展史的基础之上,这是可取的,但是他们的结论却值得商榷三种经典现代企业理论的对话和综合,并不会必然地导致后现代企业理论。因为至少,如果没有后现代哲学与文化理论为基础,后现代企业理论的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从这一角度而言,后现代企业理论的研究注定具有跨学科性,单纯从经济学或管理学角度不可能创建出真正的后现代企业理论。r
笔者在以上三位学者对后现代企业界定的基础上,尝试对后现代企业的内涵做出自己的界定。尽管笔者的界定可能仍然是不成熟的,但相对来说还是较为全面的。我主要从两个角度对后现代企业进行界定:其一,是从后现代企业性质和制度的角度;其二,是从后现代企业理论建设的角度。r
笔者认为,从企业性质和制度的角度,对后现代企业的内涵应做如下界定:r
后现代企业是指在后现代社会和经济条件下,所出现的一种产权模式、组织结构、经营模式、企业哲学或文化等与现代企业完全不同的企业。后现代企业的产权模式是管理者与普通雇员分享企业部分剩余并占有一定股份,从而使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化;后现代企业采用的是虚拟一体化组织,从而使得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界限也趋于模糊化;后现代企业普遍采用虚拟经营模式,从而可以低成本获得高速发展;后现代企业的哲学或文化建立在对二元论和人本主义超越的基础之上。r
而从理论建设的角度来看,后现代企业理论至少要建立在以下基础之上:r
(1)后现代哲学与文化理论。这是建设后现代企业理论的本源。离开对后现代哲学与文化理论成果的吸取,后现代企业理论将成为无源之水。后现代企业理论是后现代理论的一个分支和发展。r
(2)经典现代企业及其管理理论。包括新古典企业理论、企业的契约理论、企业的能力理论,以及现代管理学中的众多流派的理论。r
(3)知识经济及其相关理论。r
(4)对新兴企业现象的考察。r
关于后现代企业内涵的几点补充说明r
正如在现代时期,并非所有企业都是典型意义上的现代企业一样,在后现代时期,也并非所有企业都是典型意义上的后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