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问题的研究前言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概念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缩写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建成。这是一个惠及19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达6万亿美元、贸易额达45万亿美元的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2000年11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基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设想,得到东盟各国领导人的积极响应。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并正式启动自贸区建设进程。2004年1月1日,自贸区的先期成果“早期收获计划”顺利实施。2004年11月,中国与东盟双方签署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并于2005年7月开始相互实施全面降税。2007年1月,双方签署了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2009年签署《投资协议》。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全面建成。自贸区建立后,双方对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从98降到01,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28降到06。关税水平大幅降低有力推动了双边贸易快速增长。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投资增长、经济融合加深,企业和人民都广泛受益,实现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总量快速增长。今年1至10月,双边贸易额已达2959亿美元,同比增长257。目前,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三、中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现状分析1、制造业的基本概念制造业: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品的行业。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根据在生产中使用的物质形态,制造业可划分为离散制造业和流程制造业。制造业包括:产品制造、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2、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