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选题策划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杨敏来源:《新闻世界》2011年第10期
《决策》是一本既有历史厚度,又有青春激情的杂志。从1993年10月创刊之日算起,《决策》已经拥有18年历史,2005年成功更名让《决策》站到了全新的起点之上。
更名以来,《决策》杂志以选题策划为抓手,围绕立意新、角度新、形式新等创新目标,追求新闻报道的思想性、可读性、实用性。以“去机关化、趋市场化”的价值取向,摒除同类机关刊物普遍存在的形式呆板、内容空洞的弊病。
立意创新:我们怎样取舍
从更名之日,《决策》就定位于“一本专注于公共决策的杂志”;其目标读者定位于“公共决策者以及为其服务人群”。
这样的内容定位与读者定位,首先就体现了一种创新。尽管国内众多政经类期刊对公共决策都有所涉猎,但并不强调“专注”,例如《南风窗》、《望东方周刊》;尽管国内也有专注于公共决策的期刊,但读者覆盖面偏窄,例如《中国行政管理》、《中国公共管理》。
《决策》就是要做既专注又能够体现广覆盖的决策类期刊,读者包括三大群体:中观层面的决策者、普通公务员以及专家学者。
公共决策领域,有很多的选题可以去做,但是不是每一个选题都值得去做呢?《决策》杂志在选题立意中追求创新,就是遵循舍与得的辩证法,坚持“两不一强调”原则。即一不盲目追“热”,二不盲目弃“冷”,同类选题强调要做“附加值高”的那一段。
不追热。月刊的特点不同于周刊和双周刊,出刊周期决定了《决策》不能盲目追热点。如果追热,势必将自己的短处放大,将月刊的选题定位等同于新闻周刊的选题定位。以近年来安徽公共决策领域出现的热点话题,例如“泗县疫苗”事件、“阜阳欣弗”事件、“大头娃娃”事件,《决策》都没有做跟踪报道。省外公共决策领域、财经领域的热点话题,例如北京京广桥塌陷、徐工并购案等,《决策》也没有做。
不弃冷。游离于大部分媒体关注之外的冷选题,往往得到《决策》记者的青睐。“冷”选题更能够凸现《决策》一直追求的“独家”、“独到”的办刊理念。以《决策》推出的《尴尬的淮海》主题策划为例,淮海经济区作为一个概念,尽管已经有20多年历史,但它到今天仍然只是个概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区域经济合作。淮海的尴尬是什么?什么导致了淮海经济区今天的尴尬?淮海经济区的明天在哪里?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安徽、江苏、山东、河南四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省20个市的官员与专家,破解其中奥秘。这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