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二炮总医院内分泌科李全民
写在课前的话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疾病。随着老龄化的进展,其发生率越来越高,而且易发生骨折,危害较大。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一旦患病有必要进行规范化治疗。本课介绍的重点内容是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通过学习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
一、骨质疏松的定义、危害及诊断
(一)骨质疏松的定义WHO定义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NIH认为骨质疏松症是骨强度下降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的一种骨骼疾病。骨强度主要由骨密度和骨质量来体现。由于这种疾病随着老龄化的进展,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易发生骨折,所以其危害比较大。(二)骨质疏松的危害及规范治疗必要性骨质疏松的第一个特点是发病率高,有资料统计60岁以上骨质发生率是女性56,男性29;大于65岁的骨质疏松患者,70的骨折可以归因于骨质疏松。第二个特点是致残率高,14的人需要家庭护理,长期卧床带来褥疮、肺炎、肌肉萎缩、下肢静脉血栓等。第三个特点是死亡率比较高,髋部骨折两年内的死亡率是25。所以骨质疏松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比较高的疾病,危害较大,有必要进行规范化治疗。(三)骨质疏松症的诊疗思路
f骨质疏松临床诊疗的思路是早期要看有无危险因素,有无临床表现,据此进一步对骨质疏松进行诊断,诊断以后制定治疗方案或治疗原则。同时要进行早期的识别和筛查,然后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最后进行治疗。
骨质疏松治疗的最终目标是预防骨折初次和再次发生。很多骨质疏松没有症状,有一部分人有疼痛感觉,所以最常见的两个治疗目标第一个是针对疼痛,消除疼痛,第二个是最终目标治疗骨折。对于低骨密度,没有骨折的病人干预的目的是要预防和减少发生第一次骨折。如果病人已经发生了一次骨折,治疗目的要预防发生第二次骨折,所以骨质疏松治疗的最终目的是预防骨折的初次发生和再次发生。
二、抗骨质疏松的规范治疗
(一)抗骨质疏松需治疗的人群
f病人有身高变矮、脊柱变形或脆性骨折史就可能有骨折,必要时可以拍X光片判断有无骨折。有脆性骨折的话不管骨密度测定结果如何和有无危险因素都需要进行基础治疗加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
没有骨折要看骨密度,如果骨密度小于25,不管有无危险因素都需要进行基础治疗加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如果骨密度在1到25是低骨量的人群,要判断有无危险因素,有危险因素需要进行基础治疗加药物治疗,没有危险因素可以进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