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师吉林分校
2015年吉林省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标准
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httpjlzgjskscom一、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1课程价值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同一学段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知识面较窄,同一知识深度较深。同时,对各种教学的内容、教学要求作了统一的硬性规定,缺乏弹性和选择性。这种现状导致大多数学生负担过重,学生辍学率增加,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它应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2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过去的教学大纲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而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作为国家对未来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的纲领性文件,各学科或领域学生素质应成为新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3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教学大纲,顾名思义是各学科教学工作的纲领文件,其关注的焦点是教师教学,缺乏对课程实施特别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而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应达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阐述。4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过去的教学大纲刚性太强,不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教材多样化的实现,无法适应全国不同地区的学校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而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在某一方面或领域应该具有的素质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标准。国家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是弹性的,给教学与评价留有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空间都很大。同时,新课程改革把实施三级管理政策作为重要目标,给地方和学校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提供了政策保障。二、课程标准的概念及作用一课程标准的概念在我国,明确以“课程标准”作为教育指导性文件的是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发布的《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此后,“课程标准”一词沿用了40年,其间经历多次修订。一直到1952年,在全国学习苏联的背景下,才把原来采用的“课程标准”改为“教学大纲”。在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中,又用“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观念。
f中公教师吉林分校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