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结果。
精讲点拨
审题答案方法
1、《核舟记》选自清朝张潮编著的《虞初新志》一书,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篇说明文。文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2、课文中提到的“大苏”即宋朝的文学家苏轼。其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赤壁赋》中的句子。“鲁直”是他的好友即诗人黄庭坚。2、核舟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体积小(2)所刻内容多3构思巧⑷刀法精3、第三段文字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后介绍黄庭坚、佛印?1主题是大苏泛赤壁2窗上刻的是东坡的文句3三人位置东坡居中4、《核舟记》最后一段运用哪些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答: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的特点,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构思的巧妙。
2
f拓展
5、从文中找出船夫不在划船的依据。(用自己的话表述)答:(1)文中有“舟尾横卧一楫”句;(2)两个舟子的四只手都无空划船。6、《核舟记》中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奇巧表明核舟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是: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说明核舟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是: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最能反映雕刻者技艺精湛的语句是:嘻,技亦灵怪矣哉!7、《核舟记》末段作者为什么要统计“核舟”上的物品、文字的数目?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突出中心突出雕刻精湛的技艺。8、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别刻在船窗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体现了雕刻者构思的巧妙暗示了是苏轼在泛舟赤壁,以此体现大苏泛赤壁的主题。9、《核舟记》的结尾处详尽地说明了核舟上所刻的人物、事物和文字的数量。清人林嗣环的《口技》一文的结尾处也有这么一段:“撤屏观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两文均用数字结尾,作者的意图相同吗?为什么?意图相同。两文的结尾都用了列数字的方法,都是为了表现艺人技艺之高超。10、文言文使用数量词和现代文有所不同,试根据本文比较一下,不同在哪里?文言文中往往有数词而无量词,现代文则数词、量词同用。文言文的数词往往都在名词后面,现代文的数词则习惯于放在名词前。
训练指导
教师行为:打点收获31教师指导整理,做点拨。2请几位同学做课堂总结。
导后反思
3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