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著的成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之四: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大家试想,如果说没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生怎么能够主动参与,怎么能够动手,怎么提高学习能力,怎么能有这样交流和合作的情景。所以我们说课程资源的开发,对课程目标的实施,是一个基本的保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之五: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这一点大家也做了很多的工作,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自觉注重学习过程评价,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之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一个目标和我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密切相关,如果没有课程资源的开发,很难有适应学校的发展,适应学生有个性的发展的三级课程。也难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不再只是学科的总和,而是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的有机整合。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都将成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依据。课程资源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区和所在的地区,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开始成为学习探究的对象,成为学习的“课堂”。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来的一个核心关健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教材开发与管理”一节中提:“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学校在实施课程改革中的主要任务是:学校面临着对于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在学科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着课程资源的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的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课程资源是学生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寻找课程内容,
f开展研究性学习,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基本保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保证。12开发课程资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教师面临着改变教育观念和思想、改变教学方式、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