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电影史分期1形成期:(18951927),即爱迪生和路易卢米埃尔同时在美国和法国发明电影之日起,经历了短片到长片,单镜头到多镜头剪接,从而形成视觉语言的三十多年的历史。2成熟期:(19271945),在这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电影获得了声音和色彩,具备了电影艺术一切必要的表现元素,人们不仅对无声电影的经验开始了总结,并且在运用音响和彩色方面、探索电影形象潜力方面都展开了认真的研究和实验。3发展期(1946),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在技术上达到了完善的地步,此后的技术发展不再对艺术表现有重大的影响。电影从此进入了在艺术上精益求精的阶段,并在同其他艺术的关系上,从过去单纯的模仿吸收进入到有取有予的阶段。此外,更值得重视的是,电影这时已具有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它不再是单纯的娱乐品。战后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变化彻底打碎了好莱坞的梦幻制造机器。战后欧洲电影尤其明显地表现出了它同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这时的电影艺术的发展名副其实的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同样在这些年里,电影开始取得学术地位,在西方各国的大学教育和学术研究领域内越来越受到重视。尽管从商业的角度来说,电影似乎受到了电视的严重排挤,票房收入逐年下降,电影院大批倒闭,各国的影片产量也大幅度下降,但这对于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的发展没有多少有害的影响。诚然,由于西方电影的商业性质,在电视强大竞争下,曾一度使它追求噱头,渲染色情暴力的歧途,但这只是一个短暂的现象。相反,由于电视节目在反映生活,反映时事方面要求严格,倒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电影对真实性的追求。再者,电视不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它同广播一样,无非是一种传播方式、手段,电视如果失去电影,就好比广播失去音乐一样,是不可想象的。因此,电源技术的发展不仅不可能在艺术上给电影造成必然的损害,反而会由于播映面日益扩大,进一步促进电影创作的繁荣。在电影艺术发展史上,电影和电视的对立很快将成为陈迹,而电影通过电视的传播继续繁荣发展,必将成为电影在其他发展期的重要一章。
※电影工业商品还是艺术文化的争论
95年,邵牧君《电影万岁》为电影100周年而写。
观点:
1、
电影观念正确与否,决定电影的生死存亡。
2、
正确的电影观念是电影先作为工业和商品,其次再是文化和艺术,即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区别。
电影观念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电影100年来证明了这一点。电影观念变化=对电影重新定位。许多国家
就发生过,充满了多种定位实现: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