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有期徒刑
的犯罪分子,依照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
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个考验期,在考验期内被判刑的犯罪分子不
再犯新罪,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
七、简答题
1、答:我国刑法对追诉时效作了如下规定: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
徒刑的,通过五年;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通过
2332
f10年;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通过15年;4法定最高刑
为无期徒刑、死刑的,通过20年。假如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究的,须报请
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2、答:1直接客体不同,后者只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前者除财物所有
权外,还侵犯公民人身权利。2客体方面不同,前者使用暴力、胁迫或者
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后者是乘人不备,公然夺走公私财物。3法定刑
不同,前者法定刑比后者重。
3、答:1其认识因素上的特征表现为,行为人差不多2432
f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2其意志因素的特征表现为,
行为人之因此实施危害行为,是轻信凭借一定的条件能够幸免危害结果的
发生。
八、论述题
1、答:减刑是指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
刑罚执行期间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而将原判处的刑罚予以减轻的一种
制度。
其适用条件为:1适用对象是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2532
f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受这些刑罚处罚的犯罪分子,通过一定时刻改
造,凡符合减刑条件的,都能够减刑。2只适用于刑罚执行过程中确有悔
改或者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这是适用减刑最为重要的条件。不具备那个
条件,即使所判处的刑罚符合减刑规定,也不能适用减刑。3必须有一定
的限度。通过一次或者几次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
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
十年。
减刑和假释的区不:1适用对象不同。减刑适用于被判2632
f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假释只适用于被判处有
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2法律后果不同。减刑没有考验期,被减
刑释放的人,即使再犯新罪,减去的刑罚也不再执行;假释有考验期,被
假释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再犯新罪,就撤销假释,将前罪没有执行的刑
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数罪并罚原则处理。3执行地不同。被减刑
的犯罪分子假如刑期未满,仍要在改造场所执行,不能恢复人身自由;假
释是附条件提早释放,犯罪分子被宣告假释后即回到社会上,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