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打通踵息的经络穴位
踵息指内呼吸功深,而达于踵。

语出《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就是说古时候修道的人,睡觉不会做梦,醒来时不会忧愁,吃东西不求甜美,呼吸时气息深沉。修道的人呼吸凭借的是着地的脚后根,而一般人呼吸靠的只是喉咙。很显然,平常人用喉咙呼吸,吸入的是凡气,气只能到达肺,即为肺呼吸,稍用功夫,最多只能到达丹田;而修道的人呼吸可到脚后跟,吸入的是仙,遍及全身。道家炼气养生之法。亦指呼吸徐缓深沉。而不是用脚呼吸。一般人用深呼吸,机最多只能到达丹田;而有道真人的呼吸,却可以直接到达足后跟,可见古代修炼的真人,已经具备很深的修炼功夫。打通踵息法:一方面,让养老穴、腕骨穴顺时针旋转,让内关穴逆时针旋转,让气血正向、反向走小肠经、心经和心包经、三焦经各30分钟;另一方面平卧,或者坐着,全身放松然后,将正逆腹式呼吸集中于神阙、丹田,吸气引导下行一直慢慢下行至脚心;彻底呼出后,再重新将气集中于神阙、丹田,吸气──呼气息反复循环渐渐,在这一呼一吸一息当中,你的双脚会有热感,像大海波涛一样
f从脚腕脚跟脚心到脚趾涌动,像微小弹簧一样与经络、脏腑、动静脉血管共振,4到10秒循环一次,手指、脚趾尖跳动,还会从脚感传到双腿、躯干、上肢,一直到百会穴,热感传遍全身。踵息法“体现了饮地阴领气上升,吸天阳沉气下降,以天地之精气,补养人的气血,为中和之大用”。昨日夜里躺下的时候已经十一点了,随手拿起老子和庄子的合编本,翻开一看112页,讲的正是《庄子大宗师》这一篇。我个人体会,庄子的书读起来比较容易,但真想读懂就没那么简单。当读到“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这一段的时候,我不由得想起了早几年在论坛时的一个争论话题。这个争论的话题是什么呢?就是关于平步站桩时的重心问题。有人认为重心应该在脚跟的位置,我认为呢,应该是在脚心或脚心靠前的部位。为此,有位朋友转贴了一位名家讲形意拳站桩的文章,里面说到为什么要把重心放在脚跟的问题,而名家这样讲的一种主要依据就是庄子所说的“真人之息以踵”。这位名家的原文是这样写的:“初步立正姿势名之曰无极式,头要顶,项要竖,目要平视,一任鼻孔自然呼吸,嘴要虚合,舌要顶上腭,齿要相叩,两肩下垂有松开意,两肘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