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生命自觉:教师的理想境界
作者:朱丽清来源:《江苏教育教师发展》2016年第10期
叶澜指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教育,只有回归到生命的本质,才能真正实现其旨归。生命自觉,既是对教师个人生命意义的自省,也是对学生生命意义的关切,它推动着教育由外部世界走向灵魂深处,开掘着教师发展的理想境界。一、生命自觉对教师生命意义之积极省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早在一千多年前的盛唐,韩愈一言以蔽之地指出了教师使命之所在教书育人。这也使教师的生命意义与其他社会人群区分开来,具有了自己鲜活而丰富的元素。1道德自觉:教师生命意义之应然使命生活本来只是一种生存状态,然而在社会之中的生活就必然意味着有所选择和追求。古人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道路。修身,不仅仅是每一个“社会人”安身立命之本,更是人们实现人生理想与抱负的根基。而对于教师而言,“修身”还独具特殊的职业功能,即“传道”。修身,修一身正气。为人师者,身正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试想,一个心胸偏狭、喜好钻营、心理阴暗的教师,又怎么能让自己的学生心向崇高?所以,每日三省吾身,去除生命的杂质,保持生命的纯粹,当成为每个教师的道德追求。修身,修一点精神。毛泽东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种精神,投射到教师的生命世界,应是一种超越功利的、赤诚无私的“殉道精神”。当教师不仅要把自己当作教育战线的一员,还要把自己视为全社会、全人类的一员,让自己的生命与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同气相求,这样就进入了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即人类境界。修身,修一份性情。一名优秀的教师,应是一个心灵健康的人,一个精神明亮的人,一个流露着真性情的人。境由心造,让自己的心去对话天地,对话万物,告别干瘪的精神和低级的趣味,实现思想、精神的自我拯救,以自己的光芒点亮学生的生命。2治学自觉:教师生命意义之必然诉求学高为师,为人师者,自觉治学,丰厚学识,是不应回避亦不容回避之职责。教师的治学境界,不在于其学历、职称、荣誉、职务等显性指标,而在于其是否能正视教育开蒙启智之使命。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教师治学境界之高低,决定了其专业层次之高低。无心治学者,充其量是一名教书匠,“肚里只剩几册可怜的教科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