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条件
图示模型
增长率和增长
速率K值联系
环境资源无限
环境资源有限
无K值
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
“J”型增长曲线环—境—阻→力“S”型增长曲线
2“S”型曲线在生产中的应用根据“S”型曲线的特点: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1为了持续获得较多的生物资源:①应设法增大环境容纳量K值,如加强生物生存环境的管理;②捕捞、采伐应该在种群数量达到K2以上时进行,而且剩余种群数量应保持在K2左右。2若要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①应设法使其环境容纳量K值变小;②通过引入天敌等措施,将种群数量尽量控制在较低水平。3草场放牧,最大载畜量不能超过K值;鱼的养殖也不能超过K值,否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破坏,导致K值下降。特别提醒1K值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最大容纳量,环境条件的改变会引起K值的变化,因此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2在饲养经济动物时,应使种群数量维持在K2,即超过K2后就要进行捕捞。名师课堂:种群数量的增长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自读教材夯基础1.实验原理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2在理想的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
3
f2.实验步骤供参考
1加培养液: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
2接种:将酵母菌接种于试管中的培养液中混合均匀。
3培养:将试管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7d。
4计数: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估算。
将估算的数值记录在下列表格中:
时间d
1234567……
数量个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酵母
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试分析其原因。提示:这是为了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以保证估算的准确性。
2.探讨: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吗?需要做重复实验吗?提示:酵母菌在不同时间内的数量可以相互对比,不需另设对照实验,但需要做重复实验,以保证计数的准确性。3.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思考应采取何种措施。提示:稀释一定倍数如10倍后重新计数。4.探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怎样计数。提示: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计数时应只计数任意相邻两条界线及其顶角上的酵母菌。
跟随名师解疑难1.实验的注意事项1用显微镜计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