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r
第一单元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r
细目一:整体观念r
要点:r
1.整体观念的概念: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环境统一性的思想即整体观念。r
2.整体观念的内容:整体观念是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它贯串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各个方面。r
细目二:辨证论治r
要点:r
1.病、证、症的概念: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r
2.辨证论治的概念:“辨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为“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r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r
“同病异治”即对同一疾病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的治法。r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性质相同的证型,因而可以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r
第二单元 阴阳学说r
细目一:阴阳学说的概念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r
要点:r
1.阴阳和阴阳学说的含义:r
古代思想家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构成的。这两个方面就称为阴阳。r
一般来说,阳代表事物具有动的、活跃的、刚强的等属性的一方面,例如,动、刚强、活跃、兴奋、积极、光亮、无形的、机能的、上升的、外露的、轻的、热的、增长、生命活动等。阴代表事物的具有静的、不活跃、柔和的、等属性的另一方面,例如,静、柔和、不活跃、抑制、消极、晦暗、有形的、物质的、下降的、在内的、重的、冷的、减少、肉体等。r
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r
、阴阳变化的规律r
阴和阳之间,并不是孤立和静止不变的,而是存在着相对,依存、消长、转化的关系。r
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r
要点:r
1.阴阳的对立制约:阳对立即指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r
2.阴阳的互根互用: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这就是阴阳互根。r
3.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消长变化过程中的,阴阳在这种消长变化中达到动态的平衡。r
4.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即所谓物极必反。比如,某些急性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