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高考改革期待“蝴蝶效应”
作者:张志良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11年第05期
新高考,我们如何应对
年6月,我省将迎来高中新课改后的首次高考。2月18日,河南省教育厅正式公布了《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改革方案》,明确了我省高考的考试科目、考试内容、分值、命题方式等。我省新高考试卷仍委托教育部命题,继续使用全国卷,考试科目仍沿用“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考试模式。与往年不同的是,考试内容除必考题外,还将增加选考题。一系列新政策的出台,让高考的话题持续升温。新高考究竟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新高考和新课改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如何应对不同学科的新高考?这些问题都有必要给予关注与探讨。
新高考注重与现行高考方案的衔接,不只看重考生高考成绩,而且还会重点参考投档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在1∶12投档的情况下,那些综合条件占优势的学生,更容易被录取。这说明,新高考的导向在逐渐向推进素质教育过渡,新高考和课程改革不仅不存在难以消除的矛盾,而且还逐渐向相互交叉、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良性方向发展。
随着高考步伐的渐渐临进,迎考的钟声也清晰可闻。本期,我们在解读新高考内涵的同时,也分学科介绍了高考题型、内容及要求,并对如何科学备考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希望能给高中教师在应对新高考方面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对于河南省的教师、学生、家长来说,新高考虽然已谈论了3年,但当它真要来临的时候,大家还是显得有点惊慌失措。我们还不知道自己是否准备好,而它却就要来了。
新高考和以往的高考到底有什么区别?“指挥棒”挥动的依据是什么?笔者从相关部门进行了了解,并对较早全部使用或部分科目使用全国新课程标准卷的宁夏、海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进行了深入调查,得知新高考内容注重对学科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潜能的考查,考查内容中承载知识的信息灵活多样、贴近生活,将新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培养目标的落实作为考查的基准,特别是刚刚经过微调,更加强调“过程与方法”的2011年的全国高考。
尽管我省2011年新高考的结果未知,但从近几年全国新课程标准卷的考查立意看,可以确定2008年进入新课程之初,大家对新高考会不会按照新课程要求命题的怀疑可以冰释了。可以说,高考由“考什么教什么”到“学什么考什么”的转变,为普通高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放开了最后一丝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