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无线通信基础及应用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数据传输实验
1实验环境
每两台PC为一组。硬件:SEMIT6602两块;串口连接电缆两根。软件:Wi
dows2000,显示设置采用Wi
dows标准字体,分辨率为1024×768。
2实验目的
了解通讯过程中数据传输的流程掌握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的概念和区别掌握通讯协议栈的分层概念体会分层的必要性了解同层协议的对等关系了解上下层协议的联系和适配关系
3实验原理
1分层次的网络体系结构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来完成一些为进行语义上有意义的信息交换所必须的功能。运输层:传送“报文”,根据下面通信子网的特性最佳地利用网络资源,为上一层进行通信的两个进程之间提供一个可靠的端到端服务(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的通信)。网络层:选择合适的路由,使发端的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正确地按照目的地址找到目的终端,并交付给目的终端的运输层--寻址(负责网络中不同主机的通信)。数据链路层:在两个相邻节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物理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经实际电路传送后的比特流没有发生变化)地传送比特流。数据在各层之间传递的过程如图1所示:为了突出协议的上下层次,实验设计了两个协议层来模拟数据传输的机制和流程,如图2所示:会话层封装了上层的数据,使下层向上看起来传送的都是同样的数据包,并且提供了一个典型但是比较简单的数据交换机制,也就是会话协议。数据链路层把一条有可能出差错的实际链路,转变为上层向下看起来不出差错的链路。
f无线通信基础及应用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图1
会话层APPSessio
数据链路层(MACLLC应用程序动态链接库
硬件模块
图22逻辑链路与物理链路数据传输时需要两种地址:物理地址(标识主机,MAC层传输)SAP地址(标识服务,LLC层传输)3面向连接和面向无连接的服务面向连接的服务(虚电路服务):数据交换前必须建立连接,数据交换结束需终止该连接;在传送数据时是按序传送的;每次通信都要经过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三个阶段;适合于在一定的期间内向同一目的地发送许多报文的情况。面向无连接的服务(数据报服务):不需要建立连接,不需要确认;不能防止报文的丢失,重复和无序;适合于传送很长的数据文件,可用于点对点通信、广播和多播4自环、广播和组播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