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地作物播种广泛采用地膜覆盖技术,目的是①减少水分的蒸发②改善热量条件③防止水土流失④减轻土地风蚀
f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第1题,建设用地增加说明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提高。第2题,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地区,覆盖地膜能够保湿、保温、减轻土地风蚀,对防止水土流失作用不大。答案:1C2B2017湖南十二校联考青藏高原属于一种特殊的高原气候区,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但利用大棚技术可以使得拉萨的瓜果蔬菜供应充足。据此完成3~4题。3.拉萨利用大棚技术种植瓜果蔬菜,主要是改善当地的A.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C.水分条件D.土壤条件4.拉萨原来不产西瓜,引种后发现,直接“铺”在地上生长的西瓜生长不好,只有将西瓜藤架空,西瓜“挂”后才能结果。西瓜“挂”着的原因是A.可以减少叶子对西瓜的遮掩,增强光照,促进光合作用B.可以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节省土地、节省大棚面积,减少农业投入C.土壤干燥,直接“搁”在地上,容易使瓜的水分蒸发D.大棚内的地面温度比空气温度低,不利于西瓜的发育成熟解析:第3题,青藏高原为高寒气候,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而大棚技术与温室效应相类似,可以改善热量条件,从而能够发展瓜果蔬菜种植。第4题,从材料中可看出,制约西瓜在该地生长的主要因素是高寒的气候,即热量不足是关键制约因素,西瓜铺在地上不易生长,而挂起来后能结果,必然是地面和空气中的热量差异导致的。答案:3B4D2018银川唐徕回民中学模拟西辽河流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被誉为“内蒙古粮仓”。自1980年以来,西辽河流域的地表水断流现象时有发生。1998-2000年的强拉尼娜事件,导致西辽河流域十余年的干旱。科研人员通过科学手段与降雨资料,重构了1980年以来西辽河流域的地下水的变化模型,并经过实地勘测后得出下图。据图文资料完成5~7题。
5.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998年以前,地下水储量波动增加B.1998年以后,地下水储量持续减少
fC.模型重构与水井实测差别巨大D.根据模型重构,2005至2011年该地区地下水储量亏损日益严重6.关于该流域1998年之后地下水储量变化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表水减少,下渗补充减少B.气候异常变化,蒸发加剧C.农业发展导致地下水持续开采D.人口激增,用水增多7.为了解决该流域水资源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A.退耕还林,涵养水源B.在内蒙古自治区内实行西水东调工程C.粮食生产中推行节水技术D.人工增雨,增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