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菜名的翻译要跨越中西方语言和文化上的双重障碍。想要让西方人理解并接受中国菜名,翻译时必须遵循一些相关的原则。1、避免文化冲突中餐菜名为了吉祥,借用了一些不能食用的物品或西方人忌讳食用的动物名,翻译是应按原料名直译,如果原料本身是西方人忌讳的,则可省略不译。如“翡翠鱼翅”中的翡翠不过是起装饰作用的新鲜蔬菜而已。再如“红烧狮子头”,是由肉丸滚上糯米而成,因为像毛发竖立的狮子头而得名。又如“脆皮乳鸽”,将象征着和平的鸽子烹而食之,也是西方人不能接受的,所以最好将其略过。2、避虚就实原则中华菜名除了其直接的所指意义外,还有的包括着丰富的联想意义,形成了菜名的又一特色。中华菜名讲究美的传递,但是鉴于中西方各自的文化背景所产生的不同的联想效果,翻译中可避虚求实,采用转译或者意译。例如,百鸟归巢这道菜,实际上是鸡腿、猪肉、鹌鹑蛋加上竹笋丝的组合,鸡腿、猪肉、鹌鹑蛋象征“百鸟”,竹笋丝象征“巢”。若要对等翻译,解释上要下一定的工夫,且不符合译名的规范。因此最好根据菜名组合译为chicke
a
dporkwithegga
dbambooshoot。一些“文化菜名”寓意深远,相当部分是不可译的,所以通常只译实名。此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赋予深刻象征意义的高贵植物和晶莹透亮的玉石被用来为一些色泽鲜艳、赏心悦目的菜肴冠名。人们常用“芙蓉”代表蛋清,把豆腐比作白玉,青豆比作翡翠,但是这种高雅的联想与另一种语言文化是无法相融的,英译的原则只有实译。
f总之,中餐菜名的英译应该借鉴中菜命名的艺术手法,尽量反映中餐烹饪特色,对一些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菜肴在翻译后还可以附加说明,这样既保留了菜名信息,又有助于引起食欲。三、中餐菜单的英译方法要将中餐菜单译成英文首先要了解中餐菜名的构成及命名方法。中餐菜名通常由原料名称烹制方法、菜肴的色香味形、菜肴的创始人或发源地等构成。这种反映菜肴内容和特色的命名方法叫做写实性命名法此外还有反映菜肴深刻含义的写意性命名法。由于汉语和英语的差异很大中餐菜名英译时应采用写实性命名法尽量将菜肴的原料、烹制方法、菜肴的作料等翻译出来以便让客人一目了然。1、直译法以原料命名的菜不加修辞直译最为简便烹饪方法不必译出。中菜汤类命名一般按此方法翻译时采用“原料加汤”的处理方法。如双冬牛肉BeefwithMushrooma
dBambooShouts口蘑菜心MushroomswithCabbageHeart青椒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