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203楼
基坑降水施工方案
②、第二层上层滞水含水层该含水层分布于渗透系数相对较高的②~③的粉土夹层中,含水层性质属层间水。主要特征是含水层水位随含水层层位变化而变化,因此无统一的含水层位和地下水位,含水岩性多为粉土或砂质粉土夹层,水量较小,渗透性较差。③、潜水含水层本含水层位于基坑底面以下,地下水位埋深约:17m左右,含水介质为第⑤层砂卵石层,其渗透性较好,水量较大,对基础施工不影响。
4降水设计方案
依据本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及基坑开挖深度,结合本公司基坑降水经验,本基坑降水采用大口径井点降水方案。
41降水井井身结构
降水井深度:12~13m降水井井径:Ф600mm滤水管管径:Ф400mm(无砂管)滤料:Ф24mm(细砾石)
降水井间距:810m井身结构见附图一。
42降水井布置
降水井的布置是保证降水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次降水工程井点的布置一般间距为810m,基于本基坑形状呈“凹”字形,基坑内外侧补给源大小不一。因此,对于补给源较大的基坑外侧(西侧)降水
3
f大兴建总七公司
民安小区203楼
基坑降水施工方案
井间距加密布置,降水井间距为8m,其余各侧降水井间距均为10m;降水井距基坑周边距离为10m。同时在施工中利用收集到的有关水文地质资料,抽水试验成果再作适当调整。具体布置见附图二降水井平面布置图
43施工技术措施
由于本基坑上部含水层属上层滞水含水层,地下水位较高变化较大,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下管线渗漏补给,其含水介质渗透性差;因此,含水层进行降水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确保本基坑降水效果,本次降水在布井和施工中采用如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措施:①、加深降水井深度从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含水介质为粘质粉土、砂质粉土,渗透性差,涌水量小的特点,因此加大降水井深度以增大渗流梯度,确保降水效果。②、合理布井依据本基坑平面形态,基坑内侧地下水的补给源较小,外侧补给源相对较大,因此,布置降水井时,外侧加密布井,内侧可增大降水井间距。③、完善成井工艺、确保成井质量由于本次降水涉及到含水层属上层滞水含水层,且各含水层渗透性较差,含水层赋存层位变化较大。因此,只有完善成井工艺才能确保成井质量。在降水井施工过程中,采用多次反复、内部循环洗井法成井。④、加设引排设施依据本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含水介质均为粉质粘土、砂质粉土,其持水度大,均匀性差,基于上述特征,在施工中如出现坑壁、坑底渗水现象,可采用加设引排设施,r